工作負擔沉重和最後期限的壓力,都是經理人生活的一部分。有誰不會偶爾覺得負荷過重,或是分身乏術?不過,當沒完沒了的工作壓力,把你逼到我們稱為「身心俱疲」(burnout)的虛弱狀態時,問題就嚴重了;不只影響到你在工作上和生活中的表現和幸福,也會波及你的團隊與組織。
身心俱疲到底有多普遍?臨床上還沒有專門術語來區隔身心俱疲和「壓力」,因此我們現在還不容易掌握到具體的數據。某些研究人員表示,只有7%的專業人士曾受到身心俱疲的嚴重影響。但其他研究人員曾記錄到高達50%的住院醫師,85%的金融專業人士,都出現過身心俱疲的症狀。2013年,提供員工協助方案的ComPsych公司,針對超過5,100位北美地區的員工進行了一項調查,結果發現:62%的人感到高度壓力、失去控制,以及極度疲憊。同時,研究也發現,身心俱疲跟造成身體和心理健康的負面狀況有關,其中包括冠狀動脈疾病、高血壓、睡眠障礙、憂鬱症和焦慮症,以及酒類與毒品的使用增加。除此之外,身心俱疲還會讓人產生徒勞無功和疏離的感覺,傷害與別人的關係,並減少職涯長期的發展可能性。
讓我們來檢視芭芭拉(Barbara)的個案,她在一家專門服務科技業的公關公司擔任執行長。在2001年網路泡沫化期間,維持公司生存的挑戰,使得她原本就相當沉重的工作量,更添壓力。當她專注於處理不斷出現的難題時,忽略了自己的健康,對未來失去希望,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。一家全球律師事務所費城分公司的合夥人雪若(Cheryl,假名),除了在她的法律事務所擔任全職的管理工作之外,也同意擔任多個領導職位,她最後也面臨了同樣的情況。「我覺得,自己的身體一天24個小時都依靠腎上腺素在運作,想要用短跑衝刺的速度來跑馬拉松,」她回憶說。但她心理上就是放不下工作。另一位我認識的高階主管,暫且稱他為亞瑞(Ari)好了,他擔任一家小型專業顧問公司的顧問,他覺得自己身陷其中,無法脫身。不論是公司內部的組織動態,還是處理顧客關係的方式,都跟他本身的價值觀衝突,而情況嚴重到他愈來愈不了解自己,不知道要如何繼續下去,或是如何脫身。
過去15年來,我擔任個人指導教練、作研究和教書,幫助數千名身處在類似困境的顧客、學生,以及參加高階主管培育課程的人,學習如何管理會導致身心俱疲的壓力,最終更能維持成功的職涯。這個過程包括注意和辨識出自己的症狀,檢查背後的根本原因,並發展出預防策略,來因應你個人特有的「身心俱疲」模式。
三大要素
感謝心理學家克莉絲汀娜.馬斯拉赫(Christina Maslach)和幾位人員合作的開創性研究,讓我們知道,身心俱疲是一種有三大要素的症候群,是為了回應工作上長期壓力源(stressor)而產生的。它們分別是:精疲力竭(exhaustion)、憤世嫉俗(cynicism),以及無能為力(inefficacy)。以下,我們來逐一檢視每一項症狀。 …【閱讀全文】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