 |
創新長照模式!屏東要當安居大社區
|
作者:黃漢華 攝影:陳之俊
|
高齡化嚴重的屏東縣,堅持不做討好政策,改以活化閒置場所設關懷據點、老幼共學等創新模式,發展出自己的一套照護體系。2017年蔡政府的第一件大事,是在全台實施「長照十年計畫2.0」,希望兌現照顧長者的政策。
|
2016年12月16日,蔡英文總統到雲林縣斗六市的長泰老學堂,出席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的長照據點掛牌典禮。在這一天,全台共有15個縣市掛牌,先行試辦長照2.0。2017年衛福部預計編列新台幣177億元,照顧73萬名失能、失智長者和身障者。
但沒想到掛牌當天,縣市首長紛紛發出質疑:照顧人力不足、接送長者的車輛不夠、長照服務單位設置門檻太高、社區關懷據點太少等。新北市副市長侯友宜更表示,說好的中央經費到現在還沒下來,一切只能得靠地方自己撐著。
當中央還沒有完全準備好長照2.0,地方政府只能自行滿足民眾需求。
近一兩年,台灣最南端的屏東縣,就逐漸發展出一套照護體系,已吸引不少縣市觀摩學習。
屏東縣內老年人口12.5萬人,比率占15%,高於全台平均值的13%,老化指數是133.51%,也比全台平均值97.68%要高,加上青壯人口移出率居全台第二,高齡化比許多縣市嚴重。
兩年前上任的縣長潘孟安,警覺屏東縣快速老化,提供長照服務刻不容緩。
他不遵循其他縣市按月發放老人津貼的做法,只在重陽節為90歲以上與百歲人瑞,分別發給500元和3200元禮金。他也只有補助低收入和中低收入長者裝假牙。堅持不做放煙火式的討好政策,是為了把經費省下來,建置更完整的長照制度。
2016年7月民進黨中常會上,潘孟安受黨中央邀請,向包括蔡英文在內的黨政大老報告屏東縣的安老政策,顯然是民進黨執政縣市的典範。「我要把屏東縣建設成安居大社區,」潘孟安說出他的願景。
積極設點 拖吊場改建長照中心
屏東怎麼做呢?由於長照服務關乎照護人力、醫療業務、社區關懷,涉及許多局處,他著手垂直整合,由副縣長吳麗雪召集勞工局、衛生局、社會處、原住民處、教育處等,每星期討論。
他積極在鄉里間設置關懷據點。與社區、教會、廟宇合作,並且善用閒置空間,一村里設立一關懷據點,讓長者們願意走出家門。
談到為什麼設置關懷據點時,潘孟安笑說,他走訪社區,發現獨居老人最好的朋友是電視遙控器、收音機,他感歎,「長者待在家裡,不知道是人看電視,還是電視看人。」設置關懷據點,就是希望長者有地方走動。
這些關懷據點,每週開放一至三天,除了有志工教導健康知識,帶領長者做健康操,也能量血壓。普及率已達全縣一半,長者服務率達七成六,高於全台平均值。
為了鼓勵出席意願,長者加入關懷據點活動,必須每月繳交50∼100元會員費。為什麼不是免費?原來老人家都很節省,繳錢了,為了不浪費錢,出席意願就高。而為了出席,「不少老太太甚至會先上美容院,精心裝扮,再去見人,」潘孟安笑說。
實際來到縣內永大多元照顧中心,就能看到許多熱情活潑的長者。這裡吸引250名長者,總是擦著豔麗口紅的周媽媽拄著拐杖,在女兒陪伴下,經常一早就來報到。
這裡原是拖吊場,2009年遷離後閒置,縣府將它活化,改為公園和社福用地,賦予新生命。
…想了解更多請點擊 |
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