 |
變少、變貴、口感也變了!台灣是變調的水果王國?
|
作者:陳芳毓 攝影:關立衡
|
寶島台灣,素以「水果王國」聞名世界,但近年來,這個美名卻逐漸變調。走到水果攤,選擇與數量變少了,拿到秤上一秤,價錢也貴得嚇人。20年前,一公斤才10元的芒果,現在沒有200塊買不到;香蕉也更「嬌」貴了,一串要價200元。想吃到口感更好的水果,得付出更高代價。
|
全台食物價格飛漲,遠遠超過其他消費物價,2017年1月公布的行政院物價指數,蔬菜、水果漲幅領先所有食物,年增率也創11年新高。水果王國怎麼了?農業學者、氣象專家與第一線農民,將禍首指向極端氣候。當颱風、寒流、暴雨發生在農作成長關鍵期,收成就會大減,2016年,台灣就碰上一個霸王寒流、兩個強颱,加上68年來最熱的冬至;極端氣候的摧殘,讓水果變少、變貴、口感變了。 極端天氣來了,便宜的水果回不去了!我們要開始習慣「極端」成為新常態。農業與消費思惟如何因應?台灣水果王國的封號,是否還找得回來?
香蕉變貴了。有著五歲與兩歲孩子的江太太,年前去桃園最大的南門市場買水果,原本想買兒子最愛的香蕉,一看,一串200元,嚇得她立刻縮手,「香蕉,真『嬌』啊!」
番茄不甜了。剛出社會一年的陳先生,想買盒聖女小番茄補充維他命,沒想到一斤竟要200元。他咋舌抱怨,「淡淡的,一點都不甜!」
芒果,也遲到了!台北永康街起家的「芒果冰始祖」、冰店Ice Monster創辦人羅駿樺賣冰20年,去年第一次,6月才等到第一箱愛文芒果,比過去晚兩個月;到了9月就缺貨,比以往早三個月。更慘的是,「一公斤240元,還要去產地搶才有貨!」他一臉不可置信。20年前,芒果一公斤才10元。
水果變貴又走味 極端氣候苦了農民
變少、變貴、口感變了,是2016年以來,台灣人對水果的共同記憶。
「過去是少量、特定作物價格上漲,今年卻是全面上漲,」常下廚做飯的農業立委蔡培慧觀察。
近年來,全台食物價格不斷飛漲,遠遠超過其他消費物價,2017年1月公布的行政院物價指數,蔬菜、水果漲幅也領先所有食物,年增率也創11年新高。
根據農委會農產品批發市場交易行情站,2016年,芒果、蓮霧等59種台灣常見水果,有41種價格創十年新高。價格飛漲,但產量爆跌。59種水果中,有21種產量跌進十年新低,占35.6%。
如愛文芒果,到貨量較2015年跌2/3,價格從一公斤44元飆到100元;一張百元鈔原本能買五顆芒果,2016年只剩兩顆;新北市民更可能吃不到,新北農產批發市場只到貨150萬公斤,平均每人分不到一顆。
「水果王國」怎麼了?農業學者、氣象專家與第一線農民,將禍首指向極端氣候。
「農業部門受氣候變遷影響最嚴重,」農委會副主委、重要農經學者陳吉仲在論文指出。
「台灣是小島,氣候變化的影響是全面的,」氣象專家彭啟明說。
尤其,當極端天氣發生在農作成長關鍵期,例如抽芽、開花當週遇到寒流、暴雨,「結果率都會大大降低,影響收成,」台大農藝系退休教授郭華仁憂心。
兩個要素,在2016年碰上了。台灣遭逢一個霸王寒流、兩個強颱,加上68年來最熱的冬至;極端氣候,對需要穩定的農業造成極端破壞,推升出極端價格。
從穀物雜糧到蔬菜水果,收成全部重挫。尤其是一年一收的水果,一次天災,全年遭殃。2016年,農委會發出71億元農損現金補助,全年農損總額預估上看350億元,創歷史新高。
…想了解更多請點擊 |
 |
|